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

衝突、平衡、與決定-《對與對的抉擇》

身為公司的人資主管,我今天收到了一個耶誕節後要裁員的消息,而下屬A就在第一波的裁員名單中,裁員勢在必行,但上司要我極力保密這件事,但下屬A已聞風頭不對,憑著我們的好交情,他私底下問我:「聖誕節前我預計想買棟房子,會花上不少錢,但我深覺得公司有股異樣,似乎有要減薪或裁員的跡象,如果真的會輪到我,你是不是可以透露一下?我沒其他意思,只是如果確定,我就會延後買房子的事。」

我該不該對A說實話?這就是個「對與對的抉擇」

《對與對的抉擇》以類似個案研究的方式起頭,使用三個人在不同脈絡下遇到的難題,除了先引起讀者注意之外,也讓一本談論決定的書,有了更多入世的內容。

這三個主角,遇到的問題層次是不同的,第一位是個人層面的價值觀問題,第二位是組織層面的文化及衝突問題,第三位面臨的問題則涉及複雜的利益關係人及深層道德價值。雖然問題的難度及複雜性有異,但作者採取的切入角度,則是以獨特的單點價值觀,一一論述各個問題的結果。附帶一提,這些問題應該都是實際的史例,所以參考價值是很高的,我也相信這些問題的模式,每天都以不同的主題發生在世界上。

本書的中間架構是作者引經據典,說明了包括馬基維利、亞里斯多德、康德等人的歷史背景,對哲學或政治學較不熟悉的讀者(像我本人)恐怕吸收力會有點差,但這些骨幹卻是引導到最後一部份,亦即實例解析不可或缺的銜接橋樑。

最後的幾章,作者除了把故事的結局說明之外,也帶入本書的重點--如何做對與對的提抉擇?要做一個對與對的抉擇,哪些東西是我會考量的:我以自己閱讀整理後的內容條列如下:

1.個人價值觀(純道德面):例如對種族的認同、對家庭/工作平衡的認同等。
2.公司文化:公文或組織的文化是強硬或溫暖,有經驗的工作應該都能判斷,做出與組織文化衝突的決定,一向會需要花很多時間滅火
3.所在立場:我的職位、身份,是否能讓我自己做了這個抉擇後,仍然不受影響
4.深謀遠慮:仔細想想下決定後的可能後果,換位思考有時候也是個好主意
5.行得通,推得動的決定才是好決定:過於空洞、理想而不切實際的想法,儘管立意良好,仍然行不通,或許「平衡」是個考量點。

最後補上自己的心得:決定除了反映自己的價值觀,決定後的結果往往會再強化自己的價值觀,本書提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,除了反思自己的價值觀,也可以試著進行情境模擬:如果我當下不是做這個決定?事件會怎麼變化?

很多決定是ONE SHOT GAME,身處現變化萬千的企業,有些決定絕對無法盡如人意,我不認為本書能夠做為一個必勝指南,但從反思及分析的基礎出發,倒是仍有不少深意。